近年来,必赢线路检测3003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,牢记“为党育人、为国育才”初心使命,扎实推进思政课内涵式发展,深挖善用本地红色资源,强化思政教师队伍建设,创新协同联动教学模式,推动“大思政课”建设不断走深走实,三全育人取得积极成效。
一、推进思政课内涵式发展,着力筑牢“大思政课”基石
学院以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为抓手,全力构建马克思主义教学体系,以政治认同、家国情怀、道德修养、法治意识、文化素养为重点,充分调动全校力量和资源,推动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,全面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素养,实现知、情、意、行的统一。坚持上好党史、新中国史、改革开放史、社会主义发展史等课程,把加强历史教育和思政课建设结合起来,以对历史知识的系统性学习为基点,通过主题电影课、专题讲座、研讨、辩论等多种形式,讲清楚中国共产党百余年奋斗的光辉历程,教育引导学生知史爱党、知史爱国,激发起自觉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信心和决心。注重以文化人、以文育人,依托学校大学科技园万花湖美术馆、非遗传承馆、故宫牡丹创意展、非遗大师工作室等文化项目,深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,以中华文明独特的文化基因和精神标识,涵养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怀。学校的思政课教学水平持续提升,获批菏泽市首批“大思政课”实践教育基地,加入菏泽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共同体,积极承担全市“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”专题培训、大中小学思政教师集体备课和教学展示、“思政金课”优质课例资源遴选等系列活动任务,获评2024年菏泽市百节思政“金课”一等奖等多个奖项。
二、深挖善用本地红色资源,着力畅通“大思政课”渠道
学院积极擦亮菏泽革命老区红色名片,深挖善用本地红色资源,增强其在政治引领、价值塑造、品德涵养等方面的育人价值,赋能“大思政课”建设,打造红色教育“底色”,助推立德树人走深走实。倾力打造省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基地、菏泽市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育基地、市级见义勇为教学实践基地、市级中小学生研学基地、“青春·清菏韵泽”廉洁文化馆等5大校园文化工程,做好本地红色资源的挖掘整理和研究阐释工作,将红色血脉贯通党团引领、文化浸润、德育感召、科研培育、心理培塑和网络引导,一体推进全方位全过程育人格局,引领青年学生传承红色基因、厚植家国情怀。与菏泽市各大纪念馆、烈士陵园、博物馆、党史馆、地方志馆等共建共享红色教育实践基地,强化本地红色资源实践育人功能,利用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活动、国家公祭仪式等,组织开展系列主题教育和红色研学活动,通过参观学习、实地走访,感悟伟大精神、赓续红色血脉。本地红色资源通过各种方式有效融入课堂教学,思政课的吸引力、说服力和感染力明显增强,红色资源的育人功能得到持续彰显。
三、强化思政教师队伍建设,着力打造“大思政课”主体
学院不断强化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,牵头打造思政教师成长共同体,以“四有”“六要”“八个相统一”等标准严格要求思政课教师,持续提升思政课教师的政治素质、业务能力和道德涵养,努力建设高素质的思政课教师队伍。严格落实教育部《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》,制定《必赢线路检测3003思政课教师遴选办法》,建立思政课教师退出机制,严把思政课教师选用管理考核的政治关、师德关、业务关。从“双一流”高校中重点引进高层次思政教育人才,并在全市公开选调思政教学名师,引进选调专职思政教师18名,学校的思政课教师队伍逐步壮大。建立健全思政课教师岗前培训与试讲制度、集体备课制度、听课互评制度、集中命题制度等,定期开展磨课会、学术沙龙,积极参加各级思政教学比赛,不断锤炼教学技能,满足以“大思政课”拓展全面育人新格局的能力要求。近年来,学校思政教师队伍教学能力和水平持续提升,先后荣获山东高校思政课2023年度“萌新磨课总会”高职组特等奖、山东省第十一届青教赛三等奖、山东省第三届全省学校思政课教学比赛三等奖等多个省级奖项。
四、创新协同联动教学模式,着力夯实“大思政课”阵地
学院积极探索“三个课堂”协同联动的教学模式,在价值构建、内容体系、教学范式、学习方式、传播渠道、互动空间等方面积极创新,唱响“铸魂育人”主旋律,打出“大思政课”育人组合拳。抓紧思政“第一课堂”,准确把握职业教育办学定位和专业特色,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、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力量根基,以红色文化为精神内涵和价值引导,厚植红色基因,打造多元革命文化矩阵,开展“我和我的家乡”专题教学、“讲好红色故事 争做时代新人”朗诵比赛等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,促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建设有机结合,具有专业特色的职业教育思政课程体系逐步建立。抓牢实践“第二课堂”,建立广泛的“大思政课”实践教学基地,将思政课堂搬到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第一线,带领学生到曹县“红三村”、菏泽烈士陵园、单县红色湖西教育基地等场所踏寻红色足迹,接受红色文化和革命精神洗礼;走进田间地头,深入工厂社区,帮助学生更好地观察社会、理解时代、把握理论,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、劳模精神和劳动精神。抓好网络“第三课堂”,创新载体形式,线上线下联动,借助学习通、学习强国等线上学习平台以及微信学习群、QQ班级群等,开展“我为家乡英雄打CAll”短视频竞赛、“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”党史知识竞赛等系列特色活动,师生共享资源、明确任务、同步互动、反馈评价,构筑起线上交流展示、线下学习实践的智慧平台,红色文化、革命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课堂内外、校园深处、学生心田深耕厚植。